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学术 > 水墨三十年 >

“墨非墨”学术研讨会纪要—中美学者关于中国当代水墨的学术交流(4)

时间:2010-06-14 16:02 来源:《艺术.生活》 2009年04期 TAG标签: 点击:

Robert Storr:这个问题是问中国的学者,刚才MELISSA CHIU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之外的水墨艺术作品,请问你们怎么看待这些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的最初起源是从中国水墨开始的。
皮道坚:虽然这位教授在发言中提到‘东方’、‘西方’这种说法时并不赞同,他认为这是一个过时的提法。但是我想要说的是实际上文化的不同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是依然存在的。所不同的是,今天我们对异质文化的共同存在,大家有更加宽容的心态,更多的能够从对方文化吸收好处。因此我赞成这个观点,文化的冲突和对立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我也非常赞同刚才于丁教授的发言。我们总能从不同质的文化中找到共同的东西。刚才这位教授的观点使我想起我读到的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一书中基本的观点:有意的误读。他指出艺术史和艺术创作发展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所有的艺术家为了不为传统淹没,他们有意地去误读传统,以表现自己。我非常重视这个现象的指出,我认为在艺术史的发展中,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有意误读。当然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交流中,这种有意的误读是常见的。但是它不应该代替民族和文化之间相互的积极的了解、认知和认同。现在回到这个教授刚才的问题,就像那个他刚才谈到的,亚洲其他国家的水墨和中国水墨有很深的传统姻缘关系,这种姻缘又和非亚洲国家(在此不得不又提出‘东方’和‘西方’的概念)不同的。我注意到在日本、越南、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自己的现代水墨艺术。在中国深圳曾举办“国际水墨双年展”,这个展展出了不少类似这位女士展出的中国以外水墨作品。它们共同反应了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人类精神生活的某些方面,而且相互之间有不可替代性。谢谢。
鲁虹:刚才皮老师已经提到,亚洲国家水墨艺术长期受中国的影响,因此与中国有很深的姻缘关系,不过,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水墨艺术都显示了各自的艺术特点。深圳水墨双年展这些年分别举行了韩国、日本、新加坡水墨特展。这一方面是为了强调相互之间的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是为了强调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我认为,这种文化差异性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从80年代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如果加以反思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我们的思想资源、还是视觉资源更多地来自于西方。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家和评论家都在反思这个问题,大家都希望中国的当代艺术的发展能和传统文脉接上联系。这次策划“墨非墨”展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中国的当代艺术在全球化的交流中,能够显示出我们的民族身份。这是我补充的一点。
余丁:在我看来,东方、西方的划分是一种西方式的思维。把东方、西方作为文化对立是一种西方逻辑的产物。在东方的思想中,世界是一个整体,只有阴和阳的相克相生。如果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人类的精神沟通就会更容易。当然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也是在阴和阳的不断交错中更加有魅力。所以刚才的问题说怎样在看待其他国家艺术家的水墨画作品时,就像美国人看待中国的当代艺术是一样的。
潘晴:今天的会开得很好,但因为马上要举行展览的开幕式,所以只好到此为止。希望以后中美学者能有更多机会进行更深入的学术交流。谢谢大家!

(文:潘晴/摄影:/责任编辑:CF)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城市 水墨 现代性
  • 走向开放、走向现代、走向多元——关于中国画
  • 重要的不是艺术
  • 意派——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
  • 艺术必须死亡?
  • 虚拟空间:当代水墨画中的空间与结构
  • 新保守主义与水墨发展战略
  • 我看现代水墨
  • 水墨性话语与当下文化语境
  • 水墨新表现——都市的欲望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