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学术 > 水墨三十年 >

“墨非墨”学术研讨会纪要—中美学者关于中国当代水墨的学术交流(3)

时间:2010-06-14 16:02 来源:《艺术.生活》 2009年04期 TAG标签: 点击:

Robert Storr教授,在当代的艺术语境中,艺术品不再被它的媒介所界定。像中国水墨这样以媒介为主导的艺术是否能在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中繁荣发展?它是否能具有与其他艺术形式同等的地位,还是作为以本土艺术形式发展?
Robert Storr: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强调一个概念,首先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东西方有很多因素是不同的,但在现代学术的讨论中,我们已经不用这个说法了。刚才讲到“媒介”,“形式”在西方的讨论中是十分具体的,在别的形式中是不适合用的。比如我们说的“形式主义”是一种“有形式”或者“没有形式”的一种分别。当然我们在用这些词汇的时候是指不同的东西。比如西方说的“以媒体为主”只是指它的材料,比如纸张,墨等。与绘画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马帝斯是这样用笔的,中国艺术家是这样用笔的。还有比如杰克森波洛克他以为自己用的书法的方法,实际上他用的滴彩的方法,并不是用笔在画。这可能是文化间的误区。还有从哲学角度讨论和物种相关的形式,从刚才中国发言人的发言中可以发现中国当代水墨发展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在这些实验艺术中有一些空隙。其中主要问题是现在如何用传统体裁体现永恒的自然社会。艺术的难点在于我们如何体现这个空隙,这是很难的。18世纪英国有很多风景画家他们画的也是他们认为的上帝给与的土地,马克斯主义家发现其中有个很讽刺的地方。我们以为所有的工厂都是在城市里面,自然在工厂外面。而实际上我们的工厂并不是在城市里面,而工厂是离乡村很近的地方,因为它需要自然资源。我有一本书,其中有一副摄影作品是日本的电机厂,两个工人坐在电机厂外面,对面是很漂亮的瀑布景色。摄影师想要表现自然景象。但是我们知道旁边就是个工厂。现在很难描述现在场景不把自然融在里面,也很难画自然场景不把社会融在里面。我刚才讲到误解很重要。这有很多原因。有些是艺术上的原因,有些是政治上的。大家都是为了能够互相理解坐在一起,有时可能也不一定能达成共识。人们面对一副作品的时候,往往无法理解艺术家的真正目的。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往往要做妥协。除了像鲁本斯这样的艺术家,其他艺术家往往都要做出一定妥协。很多艺术家也不管观众的看法,或者有些艺术家在画一些我们看不懂的题材。我想要说的就是在我们的理解和看法之间有一些空隙,但是在空隙中我们可以有新的思考和发展。很有名的艺术史学家布鲁姆现在是耶鲁大学的教授,他有一个关于文学性的传统如何延续下来的观念。与其是由老师带学生,但是学生往往曲解老师的意思。波洛克就是误解了他老师的意图,虽然我不知道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例子,但我相信中国也有这种例子。文化误解也经常存在,有时这是一件好事。这周即将结束的在古根汉博物馆的展览,她其实做的是有关美国艺术家怎么误解亚洲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她没有这样的。而造成了日本的绘画成为美国亚洲当代主义发展。但有些人可能不高兴他们误解了中国和日本的艺术,但实际上他们是很崇拜亚洲艺术的。在文化中我们有时也只看自己的文化,比如文艺复兴。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大胆地汲取其他文化中的营养,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误解。比如欧洲的文化进入亚洲,或者亚洲文化进入欧洲,文化互相影响都是很好的。比如中国艺术家用霓虹灯进行创作,他们可能就是在向日本艺术家学习。我们也是经常向日本,印度,欧洲学习。但我们不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们在一个大都市的文化下,所以对于其他文化中的经典作品都存有保留。我们对于他们的尊敬有时用误解来表达,这比拙劣地模仿要好。有一位法国文学家说动荡中的变革实际是间好事。整整的改革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实现,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让人们理解。当代艺术随季节变化。这个过程中的创意性才识我们要的。
潘晴:下面有请余丁教授,余丁教授是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和艺术管理专业的系主任。他最近的著作是《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行政管理》,这是第一本比较和论述中美视觉艺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工作的专著。这本书着力于比较和探讨中美两国在艺术管理中的种种关键问题以及其相似和不同点。于丁教授也是“国际巡回展——聚焦中国水墨画”的策展人。此巡回展第一站将在今年6月于纽约联合国大厦举行。
请问余丁教授,当代水墨艺术品未能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取得同中国其他媒介当代艺术品近似的高价,您认为中国水墨的全球化市场会如何发展?
余丁: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继续storr教授的话题。本来我也想给大家介绍在古根汉的展览,但是被他抢先说了。我在美国看完这个展览后又来这里看了墨非墨展览。我想大家可以把这两个展览作一个对比。在某些层面上,东西方是有相通之处的。也许有些误解,但是在我看来,这些误解有一些相通性。比如在2006年古根汉博物馆举办的波洛克的纸上作品展,这个展览让我很惊喜,我觉得从构图等方面来讲,我觉得他太懂中国书法了。但是他从没去过中国,这是我对他的误解。但是基于精神上的相通性,艺术里书写性的运用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水墨艺术及其背后的文化。就像鲁虹老师所说的水墨不是一个画种的概念,我们对它的认知无法用西方的形式分析的方法去关注它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水墨画更多关注精神领域和文化体验。您需要了解背后的文化,因为他是一种精神方式。这就回到了有关它的价格的问题。举例来说,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总是要对商品进行了解。他们需要了解它的特征,它的质量的优劣等等。艺术品也像这些商品一样,你首先要了解它。那么你在哪里可以了解它呢?你可以在博物馆里、或者各种各样的展览里、或者朋友的私人收藏里、或者在各种各样的媒体报道与批评写作中。这些是当代艺术系统。事实上所有的艺术门类都处在一个系统当中,这个系统除了它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意以外,还有非常具体的各个环节,比如艺术家、批评、收藏、博物馆,当然还有市场。市场只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环节。而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并不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是由整个系统决定的。系统中的每个环节都对市场起着作用。所以中国水墨画的价格问题实际上取决于它是否进入了当代艺术系统。中国水墨画的价值和价格将随着博物馆、批评、收藏等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越来越被认同。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水墨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而文化的沟通和认同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能在DREXEL大学举办这样学术性的“墨非墨”展览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所以非常感谢美方和中方一起来做这么一个成功的展。最后做一个关于我简介的纠正,我的《向艺术致敬》一书还有另一位合作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JOHN JEREPH教授。谢谢大家。 (文:潘晴/摄影:/责任编辑:CF)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城市 水墨 现代性
  • 走向开放、走向现代、走向多元——关于中国画
  • 重要的不是艺术
  • 意派——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
  • 艺术必须死亡?
  • 虚拟空间:当代水墨画中的空间与结构
  • 新保守主义与水墨发展战略
  • 我看现代水墨
  • 水墨性话语与当下文化语境
  • 水墨新表现——都市的欲望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