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学术 > 水墨三十年 >

通过“意派”梳理一个艺术史脉络

时间:2010-06-20 14:36 来源:雅昌艺术网 TAG标签: 点击:

高名潞与王鲁炎谈“意派”
2009年05月21日 雅昌艺术网专稿
1、关于公寓艺术
王鲁炎:上世纪80年代的“公寓艺术” ,是当时“非法性”语境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公开”方式,当时被迫发生在艺术家家中的“秘密”展览方式和相应的参展作品都很独特,具有重要和独立的“中国”当代艺术特征。但在2000年以来的众多80年代当代艺术回顾展中,极少有人从这一角度解读中国当代艺术,它几乎被人们遗忘。在“公寓艺术”这一概念确立之后,浓缩上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公寓艺术”才得以真正的公开。从着一角度讲,“公寓艺术”的定义是重要的。
高名潞:“公寓艺术”发展到现在,其中有些当年的艺术家现在已经是非常重要了。但是由于这些艺术家不从事商业性很强的绘画创作,而是一直坚持某种批判性的思考。所以他们实际上在商业上并不是最成功的,也就是说他们一方面被国家政府体制限制了,一方面被商业遮蔽了,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些被遮蔽的艺术和艺术家梳理出来。
你们新刻度小组创作的作品,本身就有特别清楚的逻辑,而且现在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地把它梳理清楚。但是有一点非常的重要,就是你们的这个东西在梳理的时候,以及在展示的时候,不能够就是你们自己谈你们自己的艺术和创作理念。我们必须得你们创作艺术的那个上下文说清楚?比如,当时具体的情境是什么?你们正在做这个事时,周围发生了什么?还有就是我们要找到它的针对性。这样的话,才能找到你们创作“触觉”和“解析”的意义所在。
王鲁炎:对,不能脱离语境。
高名潞:你们的一系列作品本身就是比较抽象,如果再远离语境,多数人都很难理解你们的作品,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他更远离你们当时创作的语境。所以这个时候你有必要把作品放回到原来那个语境当中,向大家说明你为什么做这些作品。如果从这样一个角度梳理下来,你们作品的意义就清楚了。
2、误读的发生
高名潞:关于“意派”的理论,我觉得现在梳理得比较清楚了。前段时间我已经就“意派”这个话题和隋建国进行了交流。“意派”是基于和现代主义、后现代的比较而建立的理论,所以,“意派”是纯粹的美学理论。上次在伦敦开会,就有西方人向我们发问,“既然你们说西方人简单地、错误的理解中国当代艺术,那么你们自己说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美学原则来理解中国艺术?”我们回答不出来。
王鲁炎:对,西方的确经常错读中国的当代艺术。我们“新刻度小组”在九十年代展览突然变多,原因也许就在于西方对我们作品的错读。因为从西方的角度看, “新刻度小组”取消个性的观念与方法,很容易被理解成对集权国家专制与人权的反讽。
高名潞:对,这种误读经常发生。因为他们的角度就是西方从古希腊以来到现在发展的结晶,总是围绕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作品和社会现实的二元论去讨论问题。但是我创立 “意派”的意图就是希望提示一种不同于西方二元论的理论。实际上,中国的艺术不是那么简单的二元论问题,艺术作品不一定就直接对应了现实。中国古代不是这样,从来没有再现这个词儿;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虽然我们现在没有一个清楚的理论来把一些优秀艺术家作品的自身逻辑分析出来,但是中国的艺术作品绝对不会是简单的作品与现实二元对应的关系。即使有政治因素在里边,但是关键的问题怎么样看。政治的因素是怎么样体现在艺术作品当中的,是通过一种综合性的关系,关键是我们怎样把这个关系找出来?
所以,我觉得如果通过“意派”这个概念可以梳理一个艺术史脉络,这样的话,选出的都是多少年来一直辛勤工作的艺术家。然后能够通过展览把作品展示出来。而且我希望这个展览中艺术家作品最好是最近的新作,老作品也可以,但是得跟这个理论能够很恰当地衔接起来。
高名潞:关于“意派”的理论,上次在央美,我花了很短的时间讲了一下,他们西方的理论家也没有提出什么问题。因为我这个理论不符合他们的语境,甚至还排斥他们的语境。因为他们现在有两个最基本的理论:一个就是所谓的图像理论,就是图像转向。我们国内总谈社会学转向,他们却在谈图像转向。图像转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往西方的图像学、符号学都是在谈语词和图像之间的关系。由于现在这个数码、多媒体、商业时尚广告、电影等图像的泛滥,所以现在图像已经有自己的一个语言系统,用不着语词去解释了。
王鲁炎:就不用再转译了,语词是多余的。
高名潞:语词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图像理论一方面是建立科技发展的背景之下;另外一方面就是发生在都市化冲击之下的图像泛滥的时代,强调图像的视觉冲击力。上面我们说的是西方现在流行的一个理论,那么,第二个时尚理论就是全球化理论和都市化理论,全球化理论和都市化理论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人人都一样了,穿着打扮、生活用品等,所以不要再谈民族传统……
王鲁炎:也就是不谈相异,而谈相同了。
高名潞:对,现在开始谈相同性,而且相同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直接对一个人的相同性,比如一个中国人对美国人,他们没有什么差别。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和图像理论出现在同一个时代,而且他们都反历史主义,反区域主义。实际上西方流行这套理论,特别是用来解读非西方国家的艺术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后殖民主义。
原来是尽量的用非西方国家的本地语言来解读这些国家,所以,中国就有典型的毛时代和毛符号等。现在,他们又讲无差别。但是中国的当代艺术不可能和其它国家没有差别。中国有很长时间的历史,而当代艺术确实也有很多传统性的,虽然是无意识的,混杂在记忆当中,或者是一种潜意识,但无疑它的逻辑是有历史主义在内的。谈中国当代艺术,如果摆脱掉这个历史性,去谈所谓的每一个个人都是全球化的片断、瞬间、碎片,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这个理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我们得形成自己的一套话语系统。这个话语系统包括两方面:一个是阐释的话语系统,一个是艺术家创作的那种形象化的系统。这两个话语特别近,比如说,现代主义时期,有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同时也有现代主义的叙事方法和理论,所以,这两者是不能分开的。同样,我们的当代艺术也是这样。换句话说,我们已经有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系统,但是你能用格林博格的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吗?这是不行的。 (文:秩名/摄影:/责任编辑:baishito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城市 水墨 现代性
  • 走向开放、走向现代、走向多元——关于中国画
  • 重要的不是艺术
  • 意派——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
  • 艺术必须死亡?
  • 虚拟空间:当代水墨画中的空间与结构
  • 新保守主义与水墨发展战略
  • 我看现代水墨
  • 水墨性话语与当下文化语境
  • 水墨新表现——都市的欲望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