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动态 > 艺术评论 >

市场是艺术家独立的推手——批评家邹跃进“领升”艺术论坛现场采

时间:2013-04-15 13:15 来源: TAG标签: 点击:

内容概要: 为期两天的领升”艺术论坛(丽江):修正与重写——首届中国当代艺术研讨会暨批评家提名展于2009年6月21日在云南丽江圆满闭幕。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批评家、发言人都很投入的在探讨问题,整个研讨会现场气氛非常热烈。研讨会结束后,批评家邹跃进先生接受了99艺术网记者的现场采访。

99艺术网:邹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99艺术网的采访。我想问一下,从您的角度出发,如何来阐述论坛的主题“修正与重写”?


邹跃进:我个人认为这是各种原因形成的,人们看到了这里面书写的文本,包括作者的身份等等,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所以人们开始探讨这个问题。只不过是在今天的一个特定条件下,我们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所以也关注当代艺术史的书写,人们也关注这30年对当代艺术重写的评价、认识和理解。这里面确实有不同的力量在起作用。


一方面,我个人认为“修正与重写”实际上是为未来认识今天的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假如说我们退后30年,再来看今天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的这个活动,或者说修正与重写的论坛,也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通过这个论坛,理解当时的人们是多么得迫切,多么得急切,想让当代艺术成为不仅是外部,而且还包括它内部的发展,希望它多么的辉煌和和伟大。


还有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当代艺术内部开始发生分歧。这个分歧开始只是在批评,现在人们开始关注艺术史的书写里面,实际上对当代艺术的批评,或者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有很大的差异。人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个方面。总而言之,我觉得这个论坛是挺有意思的,应该说是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个事件。


99艺术网:请您谈一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如何建构自己的话语系统和价值评判标准?


邹跃进:我的基本前提和想法就是从中国出发,或者说以中国为立足点。就是面对我们的问题,但是我们的问题现在有一个很复杂的方面,就是说我们的问题,假如说东墙坏了,西墙坏了,屋顶坏了,地板也坏了。我们补了东墙的时候,可能要破坏另外一个墙。就是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矛盾之中,就是怎么来协调这样一个过程。


从我们的现实出发,我觉得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慢慢地建构。要说具体来讲,就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学术的准备,知识的积累,以及我们所说的整个学术环境的条件等等,这方面就太多了。我只想说要想建立这个话语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从我们的问题出发。不管西方人怎么变化,西方的世界是怎么来的,我们永远把它作为我们的一个参照来面对我们的问题。我想这可能是以后中国艺术逐渐能够建构当代艺术或者是艺术的评价标准或者理论范式的一个前提。


99艺术网:如何摆脱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市场所强行给我们的现状?在国际的展览体系中,如何掌握主动权?


邹跃进: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可能比较复杂,我个人认为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我们一般讲西方是强势文化,或者它是霸权。实际上之所以有霸权,或者说之所以它是强势文化,是因为它在很多的领域里面,它确实站在一个前沿的位置上,我们不能简单地只看到一个现象,我们要分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我们发现确实在某些领域里边,包括对艺术的看法,对艺术创造的方式,以及我们对问题的提出,确实滞后于别人,其实这才是造成西方强势文化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很多问题的认识上,可能是别人早已解决或者是超越的东西,而我们又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边,我们摆脱不了这种状态。


所谓主动权的问题,我觉得任何策略性的主动权都是没有太大价值的。我们现在更多地是一些策略性的主动权,真正的主动权是我们自己有思想,我们自己有前沿的问题,让西方跟随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主动权。话语权也好,艺术创作的阐释权也好,评价权也好,这才是最核心的东西。要创造这个东西,就是我刚才说的,可能要有一个很长的时间,我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看法。


99艺术网:作为现在中国的艺术家,他用打中国牌的方式,受到了西方收藏家和价值体系的亲睐,虽然打中国牌是一个策略性的方法,可能有它本身的意义。但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否具有国际性的意义?


邹跃进:中国艺术家,实际上他总是有一个面对谁来创作作品,在什么条件下,在什么样的理论范式下创作作品。严格意义上讲,如果我们看一下80年代以来到现在的艺术,凡属于不错的艺术,或者说反属于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成功的艺术家,不管是传统的,还是当代的,还是现代的,他们都要挂上一个所谓的东方或者民族这样的一个身份,这不仅是当代艺术家的,千万要注意这一点,这个问题是20世纪以来的问题,只不过那个时候表现在风格和语言上,比如说比较东方化的语言和风格。比如说林风眠、吴冠中和赵无极。应该说他们在西方的文化引入过程中,首先在视觉上、形象上、形式上来获取一个东方身份。所以东方身份,中国身份是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家的主潮,即使说是画水墨的,他也要强化这种身份。本来这个身份是没有问题的,但他还要强化,所以可见中国性、中国特色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这不是当代艺术的问题,是整个20世纪的问题。


第二,当我们看到中国当代艺术中间有很多的,不是从风格和形式,而是从题材和内容,这是一个变化。也就是说,他超越了过去只是从形式和风格的角度来展现中国的特色或者说它的主题性。现在有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或者主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他们都在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20世纪以来民国时期的文化,革命的文化,吸收资源。这有一个新的范式的变化。就是从视觉上开始向题材和内容上转换,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方法论。也就是说怎么来呈现,怎么能把我们的东西呈现出来,让谁来认识它,上它产生出新的东西、新的感觉。当然还是西方的装置、西方的行为,或者说西方的一些观念艺术等等。


这里面,20世纪视觉的中国性,到题材内容的中国性,这个转换之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当代艺术的特点,但是这个“当代艺术”实际上是由两方面构成的。就是说它的内容和题材,符合一个差异原则。就是它和西方不一样,我讲的不是西方的故事,讲的是自我的故事。另一个又和你一样,让你能理解我的意思,我跟你讲一样的语言,我跟你讲英语。用英语来讲“三国演义”,用英国来讲“文化革命”。所以我们可以说之所以它在国际上引起这种反响,是由这样一个基本的思路所造成的。


那么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到底有没有价值?我个人认为它是一个阶段,就是中国艺术家必然要走这个阶段,不能简单地否定。我觉得现在否定的这条思路当然有它的道理,比如从后殖民主义,或者从资本叙事,从其他的角度,但是我个人认为首先我们要理解这种现象,要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来批判。如果我们对一种现象没有深入的理解,也不理解西方人为什么会这样?它为什么要投资,要来吹捧,或者说这一部分人,我们要理解他们是怎么想。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就知道我们怎么样超越自己。


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后面我们就应该要超越这个阶段。那么怎么超越?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想,应该有一些高屋建瓴的立场和角度,当然这个不是随便得来的。说我想这样就这样,不是的。它需要一个非常长的积累时期。


99艺术网:请您给我们谈一下艺术批评面对市场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保持艺术批评的独立性?


邹跃进:这个问题是这样的,首先是我们怎么来看待市场?就是批评家怎么来看待市场?现在很多人对市场的东西,我写过一篇文章,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搜索到,题目叫《为当代艺术市场一辩》。我的出发点是什么?就是从西方的历史看,它有一个很大的转换,叫什么转换呢?叫以赞助人制度的一个历史,转向了以市场和学术为中心的历史的。


分界线在哪里?就是20世纪初期。就是西方从中央集权的社会转到了民主社会,所以赞助人制度就衰落了。现代民主国家兴起以后,市场、艺术家怎么存活?没有赞助人赞助了,他就要依赖市场。那么市场要依赖一个学术体制,谁的画好,谁的画不好,就要依赖一个相应的学术体制。当然也包括博物馆、美术馆。所以希望从赞助人,中央集权这种赞助人制度,转换到民主社会,以博物馆和画廊为中心的一个学术制度和市场制度,这是一个核心。我们首先理解这一点,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一点,那么我们只看到市场对艺术家的伤害或者对他的腐蚀,我们就只看到这些东西。我们要从历史大的发展角度来认识市场问题。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一个立足点,就是市场是艺术必不可少的一个机制,一个制度。因为艺术家要生存,艺术家要独立,要想独立的话,就必须有市场,没有市场就不可能独立,只能通过赞助人,说你画一张基督,你画我祖宗的老形象,你画得眼睛大一点,只能是这样。那艺术家就没有独立性。所以市场是为艺术家提供独立性的,至少它假定你是可以独立的。不管艺术家愿不愿意独立,愿不愿意在市场面前,他设定的这个机制之间是有这样一个条件的,就是说艺术家和收藏家和接受者,是有一个中介的,这个中介就是批评家、画廊、博物馆、出版社和媒体,他是通过这样一个机制来运作的。那么艺术家不能直接面对赞助人,就只能面对自己。面对你自己怎么来创造艺术,所以我们要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中国市场,虽然它刚刚起步,但要看到它的价值,其实这是我最想说的。至于它造成了很多其它的问题,我想这个既有政治的问题,也有经济制度本身的问题。但是我们首先要看到的是它的起步,或者说它作为艺术制度、结构里面的重要性。我想说的是这一点,至于那些具体的问题,我想那些都是一个制度的完善,社会的发展,政治的变革等等,逐渐地建构起来的。


99艺术网:综合讲评一下本次的艺术论坛?


邹跃进:我个人的感觉,因为这次主要是以青年批评家为主,换句话说讲我们只是其中一种声音,主要还是青年批评家的声音。我们每次参加以青年批评家为主的论坛的时候,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在发现,我们在看谁未来是很重要的批评家,这是我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二,作为论坛本身来讲,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它一定是以后书写这段历史的人,不会忽略的一个实践,就是说它会是当代艺术未来书写这段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代表了这个时代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很重要的,并且是非常重要。


99艺术网:谢谢邹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

(文:/摄影:/责任编辑:baishitou)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关于 相关的文章
  • 中国画进入多元化时代 --------邵大箴访谈
  • 邵大箴访谈录
  • 以开放的胸怀推动学术争鸣——邵大箴先生访谈
  • 走在前进的道路上——邵大箴访谈(作者:作者
  • 陈传席: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
  • 穷探极今古 高论且纵横——陈传席访谈
  • "茶余画韵"三人谈:陈裕亮对话刘墨、王来文
  • 刘曦林访谈李宝林
  • 就双年展访谈刘曦林
  • 沈威峰花鸟画的雅俗共赏——孙克访谈
  •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网友评论已有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友情提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

    * 点击我更换图片匿名?

    (保密)

    • 可爱
    • 我有点晕哦
    • 非常的囧
    • 我好难过哦
    • 哈哈,我非常的开心
    • 呃,这是什么啊
    • 雷人,把我雷坏了
    • 评价:

    Ctrl+Enter 快捷回复